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成色如何
时间: 2025-03-10 | 发布人:通知公告

  2024年11月16日,印度国防部宣布成功试射一枚高超音速导弹。据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发布的声明,其所试射导弹的承研单位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发射地点是位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海岸外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岛上的发射场,导弹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可以携带多种载荷,射程在1500千米以上。

  近年来,各大国争相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并取得显著进展,印度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处于什么水平、成色如何?

  高超音速武器是指以高超音速飞行技术为基础、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即5马赫)的武器,包括高超音速制导炮弹、巡航导弹、钻地弹等,其以航程远、速度快、难以被拦截等战术特点见长,被称为继螺旋桨、喷气推进器之后的第三次空中革命。

  凭借雄厚的军事技术优势和国防工业生产实力,最先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是美国和俄罗斯。2006年,美国空军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与国防部办公厅联合提出《高速/高超音速试验与评估基础设施能力研究》报告。2011年8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HTV-2B高超音速技术载具使用轨道科学公司的米诺陶-4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目前,美军各军种都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2022年2月,美国陆军在刘易斯-麦考德联合基地进行了“远程高超音速武器”陆基导弹发射试验,射程约2776千米;2022年4月,美国海军高超音速导弹原型测试成功。2023年2月,美国海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11亿美元的合同,以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集成高超音速发射系统,该系统一次可装填12枚高超音速导弹。

  美国空军是率先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军种。2024年3月,美国空军在罗纳德·里根弹道导弹防御试验场,对高超音速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原型进行了量产前的全面试验。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虹”设计局开始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后由于苏联解体,该项目在1992年终止。2017年,俄罗斯连续公开了3种高超音速武器,分别是“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以及“前锋”高超音速弹头。随后,“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实现量产并成建制装备部队。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已经多次使用高超音速导弹。

  相较于美俄等军事科技和军工生产强国,印度在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在内的军事技术、生产等方面存在很明显差距。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将导弹科研与生产作为国防工业的重点。迄今已经自主研制、生产和装备“大地”系列、“烈火”系列、K系列等导弹,并且在弹道导弹“多头分导技术”方面也具备一定基础。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是其在导弹研发方面新的重点方向。

  2005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推出高超音速技术验证器项目,用于对高超音速飞行所需关键技术的测试评估,这是印度最先推出的高超音速武器相关项目。2010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双方签署高超音速导弹研制的合作协议。此后,在印度借鉴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2020年9月,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宣布,成功测试了高超音速技术演示验证飞行器。飞行器承受超过2500摄氏度的燃烧温度,空气动力性能达标,飞行时间持续了5分钟,速度达到6马赫,这为印度进一步研制出实战用高超音速导弹奠定了基础。

  世界其他军事大国高超音速武器日渐成熟,使印度有了紧迫感。2021年12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印度一定要尽快研发出高超音速导弹,以确保印度在地区的最低限度威慑。为此,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加速推进,据美国智库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印度建成了12个高超音速风洞,可测试飞行速度达13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

  世界各国发展高超音速导弹、飞行器的基本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即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其中,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技术难度相比来说较低,是各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首选方向。但从试射公布视频资料中的弹体外形看,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并非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一般会用的双锥体弹头或乘波体弹头,而是有大尺寸弹翼的常规布局导弹,这种大尺寸弹翼恰恰不利于导弹实现高超音速飞行。

  对于印度此次成功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海军新闻”网站分析认为,印度试射的弹型可能类似于其在2023年年底试射的反舰巡航导弹。一年多前印度试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由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可采用陆基、海基、空基多种方式发射。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达2.8至3马赫,将其加装一级火箭推进器,飞行速度可达到5马赫以上。但这就导致了导弹的飞行轨迹与其他军事大国此类导弹显著不同,也损害其低拦截概率和高突防性能。至于其发射视频中,火箭头“顶”着一个圆盘,很可能是发射筒顶盖没有及时弹开,从而造成导弹头“顶”着圆盖飞行所致。

  但无论如何,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跨越了5马赫的标志性门槛,实现了印度高超音速导弹从无到有的突破。为此,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表示,“飞行数据证实该导弹实现了成功的末段机动与高度精准的命中”。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赞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重大成就使印度跻身于拥有如此关键和先进军事技术能力的少数国家之列。”

  印度是文明古国,在1947年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时,作为现代印度开国总理的尼赫鲁,就确立了“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国家定位和战略目标。印度现任总理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更是追求印度成为“全球性领导大国”。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既是加强军事实力的需要,也是其追求大国地位的重要举措。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印度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军工体系整体实力不强。印度传统军工技术和国防工业体系都处在较低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每年进口武器花费数十亿美元。此前,印度作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进口武器大多数来源于俄罗斯,在美国拉拢印度建立“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推进“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条件下,印度顿时“身价”倍增,企图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

  2023年6月,美印就未来国防工业合作的“路线图”达成一致,两国将在空中和陆地机动系统、情报、监视和侦察、弹药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和军工生产,美国向非盟国出让尖端军工技术极为罕见。

  尽管如此,一时还是难以补齐印度军工生产的短板弱项。印度提出的现实目标是将武器进口占比从目前的70%减少到40%。印度推出的国防采购程序和“国防生产和出口促进政策”,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国防产业总营业额达到250亿美元。但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很难说。

  二是军事科研经费投入有限。近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地发展,2023年印度GDP达到约3.73万亿美元,超过原宗主国英国的3.33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印度GDP将达3.8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世界上的排名第三。在此背景下,印度年度国防开支剧增,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73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3%,前两个年度则是591亿美元和646亿美元。

  尽管印度国防开支连年剧增,军事科研投入也是水涨船高,但由于基础薄弱,基数较低,其年度军事科研投入绝对数额有限。这是印度在国防技术探讨研究、高新武器研发所有的领域都比美俄等军事大国慢半拍的重要原因。

  三是高超音速技术发展存在很明显短板。从此次印度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来看,确实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性能指标,都处于初级阶段。就飞行速度来说,美俄高超音速导弹大多达到8马赫、10马赫,而印度此次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仅高于5马赫,这是高超音速导弹的及格指标。

  但是,印度正在积极发展更高水平的高超音速导弹。2024年12月27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展示了一款名为“通用高超音速滑翔体”的模型,这表明,虽然不能像美国那样在高超音速导弹发展方面陆海空三军齐头并进,也达不到俄罗斯将10马赫以上高超音速导弹用于实战的水平,但印度正在加紧追赶,努力发展更先进、技术水平更高的高超音速导弹。(吴敏文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的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学技术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别的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学技术创新的“痛点”。

  今年2月,习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水平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进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全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AI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